保險套的歷史,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古埃及人,他們運用羊和豬的膀胱或盲腸做成保險套。而歐洲則在一千八百年前即有人使用保險套,這些保險套壁畫在現今法國南部康普利的洞穴中被發現。至於有文獻可稽的,則要等到十五世紀義大利人卡布利,他用亞麻織成保險套來預防梅毒的傳染,根據他的試驗,一千多位使用保險套的人沒有一位得到梅毒,這也是保險套能有效預防性病的最早記載。
到了十七世紀,用動物腸子做成的保險套已經日漸普遍,專售保險套的商店散見歐洲各地,而東方的日本約在同一時期,也發明了兩種不同材質的保險套,一種是用動物的皮革製成,另一種則應用玳瑁的薄殼為材料,由於製造技術和材料取得不易,東西方的保險套一直未能量產到全面普及的地步,直到1843年,固特異和漢考克合作發明「橡膠硬化法」之後,才開始真正量產價廉又可靠的保險套。到了1930年代初期,傳統的橡膠逐漸改由液態乳膠取代,直到現在乳膠仍是保險套最主要的原料。至於最新的進展,則是以單一聚亞胺酯為原料製成的保險套,其韌度為乳膠製品的兩倍,可以製出更薄、更可靠的保險套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