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這篇文章,讓我想到父母親對小孩的愛,很多父母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小孩,但是,這是他要的嗎?

很多時候,要與不要的判別因素,不是「好處」,而是「時間」!

有些事,或許短時間來看很好,但拉長來看,就不見得是對的,而這種拉長來看的時間,可能長達40年!

請問,不要說你我的眼光能不能看到40年後的事,說不定,連4天之後會發生什麼都說不準…

600_php1XiPTi.jpg

請看內文:

四十四年前,四十一歲、已在國際化學界享有盛名的錢煦,曾經有機會被提出擔任中央研究院院士,但當下就被中研院高層「運作」掉;兩年後,這位「高層」再次擋下錢煦;再兩年,這位「高層」被其他院士要求迴避後,錢煦終於當選中研院士。

八十五歲的錢煦在新書中談起這位要求「利益迴避」的「高層」,心中「 有十二萬分的尊崇」;「高層」正是當時的中央研究院院長,也是錢煦的父親錢思亮。

中研院近來風波不斷,學者的風骨,哲人的典範,以昔鑑今,更讓人緬懷與討論;錢煦昨天發表新書「學習、奉獻、創造—錢煦回憶錄」,走過大時代的他,一生充滿傳奇故事;回憶錄中,錢煦滿溢對父親錢思亮的崇拜之情。

書中寫到,錢思亮擔任中研院長時,全力維護學術自由尊嚴不受政治干預,處理任何事必照法規,從不動用院長可以自由支用的主管特別辦公費,反而把錢用來補助辦公室同仁的生活之用。

錢煦說,父親每月薪資全交給母親,只能勉強應付家用,一生擔任主管卅餘年,從未置產,錢煦自己是錢家三代中第一位買房子的人。

書中也提到,錢思亮對權益衝突總是敏感迴避,兩度阻止錢煦被提名院士。一九七二年院士王世濬等人提名他當院士,但時任院長的錢思亮認為兒子在他任內被提名不合適,立即勸阻,王世濬就沒提名;兩年後,王世濬直接將對錢煦的提名表送到院內秘書組,錢思亮又在院士會議請大家不要投票給錢煦。

一九七六年王世濬再度提名錢煦,這回他請錢思亮在選舉投票時迴避,錢煦高票當選。

回顧往事,錢煦對父親的權益衝突迴避「有十二萬分的尊崇」,甚至慶幸父親一再阻擋,讓他不致終生有疑問「我是不是因父親而當選?」

好!

看到最後一句話:我是不是因父親而當選?

我相信,這最後一句話能給很多父母親當頭棒喝!

再說一次,做父母的今天幫兒女做了一個重要決定,當兒女長大後,反而失去這個能力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,這不是得不償失嗎?

吳易翰老師曾在心廟每日一句說:

「真正的愛是給他正確的生命觀念,陪伴他人生的道路,而不是給他擁有的財富,淹沒他的本能。」

上面這句,就完全呼應了本文,也明白點出了父母親所應扮演的角色。

還有一句,我認為也很值得很多父母親參考:

「幼兒教育是很重要的,不是從小開始,是從父母開始。」

這句話告訴我們,小孩不是來讓我們管教的,而是因為小孩,讓我們有再次學習並自我成長的機會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龍兄虎弟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